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C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
点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材料“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人生追求;材料“重视天人关系”“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因此两人不同天人观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项正确,BD项错误;两人都生活在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
3.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 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 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 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故C项正确,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4.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答案】B
【解析】A表述不恰当,错误;“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正确,D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C错误。
-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
-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
-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苏淮海中学、盐城中学、淳...
-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2018届高三上...
- 河南省豫北豫南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
- 河南省豫北豫南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
- 江西名校学术联盟(临川一中、景德镇一中、雁潭...
- 江西名校学术联盟(临川一中、景德镇一中、雁潭...
-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四次...
-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四次...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文)...
-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