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工作已一年有余。根据国家天文台消息,目前望远镜已发现两颗快速旋转的星体,即脉冲星。它们能够以稳定的高速率自转,好比“宇宙钟表”。在发出射电信号的同时,脉冲星还可能释放出引力波信号。
FAST射电望远镜发现的两颗脉冲星被命名为PSR J1859-01和PSR J1931-01,距离地球分别为1.6万光年和4100光年。
两者分别于今年8月22日和25日被发现,PSR J1859-01的自转周期仅为1.83秒,而PSR J1931-01转速更快,自转周期仅为0.59秒。目前,澳大利亚的帕可斯电波望远镜也刚刚于今年9月确认了这两颗脉冲星。
宇宙中存在着诸多的脉冲星,被发现者屈指可数。不过作为世界上最敏感的射电望远镜,我国的FAST能够为天文学家带来越来越多的新发现和研究对象。明年,我国科学家将进一步扩大FAST的搜索领域,探索银河系以为区域。
造价6.67亿人民币的FAST位于我国贵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主动反射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其反光接收面占地约30个足球场大小。除了搜索脉冲星,建立脉冲星计时阵外,对外星生命的搜索和地外文明的搜寻也被作为FAST的重要任务。
为保证正常进行科学作业,该地区不允许使用手机,以防止信号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