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来了公告管理公告通江省新高考政策调整 学考选考分卷考试知公告通江省新 分卷考试知公告通江省新高考政......详细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江夏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2018-06-16    浏览: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江夏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资源类别:学业考试 语文 试题 高二
资源格式:word 资源大小:165KB
下载次数: 需要积分:2
点个赞 踩一脚:
推荐等级:★★★
资源介绍: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汉阳一中、江夏一中12月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他们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等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他们尽管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做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成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较好的答案。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

(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士因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

性,治国安邦而被看作是一类特殊的群体。

B. 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作了简述与评价。

C. 按士的社会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知识分子都属于士,范围极广。

D. 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重义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但仍有

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言兴邦

B.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融会了诸子学说,而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

C. 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

D.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

B. 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较科学合理的建议。

C. 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

D. 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士文化生命力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强加因果联系,二者之间无因果联系。B项,第一段第二句话并没有对士文化的内涵特点进行简述。瑰宝”“精神食粮”“民族精神都是从意义作用的角度进行评价的。C项,根据第二段可知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这里漏掉了此前提,扩大了范围。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错误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无势无中生有,也与后文内容“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矛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相关评论
热力推荐